周迅

周迅


周迅(Zhou Xun, Jue,1974年10月18日-),中國浙江衢州人,女演員、歌手。華人影劇界舉足輕重的實力派演員,與章子怡、趙薇及徐靜蕾一同被媒體封為中國四大花旦。除了亞洲電影大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等影后獎項,周迅亦是目前唯一一位包攬兩岸三地華人最高的電影獎,即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中國金雞獎三金桂冠的大滿貫演員。

發跡過程

出生於浙江衢州,為獨生女,名字是父親所取,其意為希望她長大後能成為畫家或像魯迅那樣的文豪。因父親當時為衢州市電影院的放映員及海報畫師,周迅在電影院長大,從小最大的娛樂即是看戲,自三歲起便看遍中外各種風格題材的電影,耳濡目染之下培養出對戲劇的喜好。求學時期考上浙江藝術學校社會文化舞蹈專科,學習舞蹈編排及民族舞,並在學校和同學被選中去拍掛曆當作打工賺取學費,在當時掛曆圈有著「北瞿穎、南周迅」的稱號。其後於中學二年級時,因掛曆上的照片而被謝鐵驪導演發掘。

初試啼聲

1991年,謝鐵驪導演執導的《古墓荒齋》上映,周迅在片中飾演小狐狸精,此為個人出道作。但周迅當時仍未有當演員的念頭,因此殺青後即返回家鄉。藝術學校畢業後,周迅為了愛情而前往北京,並度過一段在歌廳打工謀生的生活。1994年,電影《風月》將開拍,陳凱歌導演因一位劇照攝影師的推薦,在看過照片後邀請周迅前來試鏡片中的小舞女一角,周迅在試鏡通過後於片中演出四場戲,知名製片人徐楓也讓周迅在陳凱歌身邊學習。半年的見習生涯,周迅在現場整天搬個小板凳看鞏俐、張國榮拍戲,獲益良多,並初次親身體驗到電影的迷人之處。陳凱歌其後籌拍電影《荊軻刺秦王》,即電話邀請周迅演一個戲份不到五分鐘、沒有名字的小盲女,周迅答應演出後,即經常在搭車時、在家裡揣摩盲女的感覺。從打光到拍攝結束,和張豐毅的對戲,她的眼睛竟沒眨一下。

嶄露頭角

1998年,主演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成名作《蘇州河》,婁燁稱「她真是個天生的演員。」而最讓婁燁印象深刻的,周迅還是個非常敬業的演員,在片中不管是在零下低溫下水演出美人魚,還是從鐵橋上背部朝下跳進蘇州河,當時不會游泳的她都沒用替身。周迅並以此片獲得2000年巴黎國際電影節影后,此獎亦為個人從影以來首個電影獎座。至2000年的數年間,演出《大明宮詞》、《人間四月天》、《像霧像雨又像風》等電視劇,在兩岸三地播出時造成熱潮而提升了個人知名度,並以《大明宮詞》中11集的小太平公主一角獲得第1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最喜愛女演員。2001年,周迅在導演陳果的電影《香港有個荷里活》中首次全劇以粵語對白演出,並以妓女一角首次入圍第39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8年到2003年也是周迅的高產年,6年期間拍攝了至少10部電影、10部電視劇,其中包括由李少紅導演所執導的數部戲,如《橘子紅了》、《戀愛中的寶貝》、《生死劫》等電視劇和電影。《橘子紅了》劇中封建制度下壓抑的秀禾,讓周迅稱其為第一個感到痛苦的角色,第一次必須去承擔一個人的內心,對其意義重大,也因為此劇真正下定決心走演員之路;而《戀愛中的寶貝》則是第一部讓周迅入戲太深到花了半年才出戲的電影。因此,周迅曾表示除了教她了解什麼是電影的陳凱歌導演是其啟蒙老師之外,李少紅導演則是其導師。

重心轉移

2004年,周迅表示其後會將工作重心放在電影,並暫停電視劇的拍攝。2005年,參演電影《如果愛》,導演陳可辛選角時雖曾面試了兩百位新人,但最後還是因周迅個人的感染力而選擇由她擔任女主角,周迅並為此片訓練舞蹈及空中飛人戲份所需要的臂力。片中最後一場與張學友的空中飛人戲份拍了三四天、好幾百遍,周迅花了很多眼淚。陳可辛:「不停的在她和攝影機之間變換各角度,好讓她的眼淚能落在鏡頭正中央。難為了周迅,因為人在倒立的狀態下身體很不舒服,但她還是說哭就哭。所謂的專業,莫過於此吧。」並稱「她是所有導演的夢想」。周迅也以此片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等多個最佳女主角獎項。次年,周迅又以馮小剛執導的電影《夜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成為唯一一位連續兩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獎座的大陸演員。

2007年,周迅因極喜愛《李米的猜想》的劇本,自降一半以上的片酬接演這部中低成本的電影,此片也是其在《如果愛》頻頻獲獎之後,休息歸零一年多的復出之作。2009年,周迅以《李米的猜想》獲得大陸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和其他七個影后獎座,至此,周迅成為兩岸三地唯一一位三金大滿貫的華人演員。2010年,周迅接受CNN專訪,並與阮玲玉、鞏俐和蕭芳芳等人同獲CNN網站評選為「史上25位最偉大的亞洲演員」,不僅為入選者中最年輕的華人演員,亦是目前許多同行演員最想合作的對象,如梁朝偉即表示會接演電影《聽風者》,是因為欣賞周迅並想與她合作。2011年,周迅前往德國參與拍攝2012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雲圖》,和湯姆漢克斯、休葛蘭等人共演,原在片中一人分飾四角,但和《聽風者》撞期,因此放棄其中一個重要角色。

表演風格

與大陸當時多數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等本科班演員不同,周迅是少數未經戲劇學習的演員,因此表演方式非正統學院派,較不依賴方法,而多以直抒胸臆的表演方式為主,曾被媒體和合作的導演稱為「天才型演員」,早期以其先天領悟力極高的天份靈氣及可塑性演繹社會邊緣少女而獲矚目。和李少紅導演合作的數年間,同時遊走於主流和藝術範疇,且多數為刻畫內心的悲劇性人物,則進一步深植其表演實力,其後,在電影界陸續獲得各項重要獎項,以全心投入的態度和精準演技受到肯定,成為華人電影圈一線女演員。合作演員黃磊曾表示周迅早期有個外號叫「周一條」,即拍戲通常一次就過。周迅亦常以入戲太深著稱,曾與她共演《李米的猜想》的鄧超亦表示周迅簡直是個「瘋魔」;電影《聽風者》導演之一莊文強亦表示囿於劇中人物設定,入戲的她不得不把所有眼淚在戲外哭掉。

2010年,周迅離開前經紀公司華誼兄弟,結束和華誼兄弟五年的經紀合約,自組「周迅工作室」,除演藝事業之外,主要為推動環保活動及設計策展等工作,與華誼則仍舊維持良好關係並合作了《畫皮II》。作風低調的周迅,近年也逐漸減少除了電影宣傳和公益環保以外的社交活動,2012年5月亦在雜誌和其他專訪中表示:「因為社交不是我的強項,在派對上也很容易不知所措;我也不喜歡處在話題的中心,可能是性格問題吧。從事這個工作只是因為很喜歡拍戲。」